2017年吉林公务员面试题目解析(结构化-6月14日)
2017-08-16 14:23 吉林公务员考试 来源:吉林华图
1、东部高校赴中西部高校挖优秀人才,教育部已明确禁止这种行为,针对高校调配人才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2、有些人认为公职人员应该是三教九流什么都会的杂家,有些认为公职人员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对此你怎么看?
3、你们单位有三名退休老职工:第一位老李,退休后被返聘回单位工作;第二位老钱,由于家庭原因,自己单独生活不幸福,并且他精神状况不好有抑郁症;第三位老孙,他在海南生活,现在你们单位想组织一次春节慰问活动,你会如何开展?
4、你是单位人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你有一次在隔壁单位的食堂吃饭,觉得邻单位的食堂环境和菜品都比你们单位的好。同时你们单位的同事也一直抱怨你们单位的食堂不好。你想和后勤部的同事汇报,但是你又怕别人说你多管闲事儿,那么你会怎么做?
参考解析:
1、东部高校赴中西部高校挖优秀人才,教育部已明确禁止这种行为,针对高校调配人才这一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现象类题目
【考查要素】综合分析现象类旨在考察考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否把握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能够全面、透彻、客观的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
【答题要点】
按照我们对于综合分析现象类的解题思路:扣题----分析----对策----升华。
首先,可以谈谈高校调配人才的社会背景或谈谈人才调配反映的本质性问题是什么。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人才调配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再次,如何解决高校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最后,结合自身谈谈怎么做。
【参考解析】
全国“两会”期间,高校人才流动,成为高教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一流师资、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和高校为争创“双一流”紧盯着其他院校的墙角,其中尤以东部高校到中西部“挖人”典型。教育部明令禁止东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人才,此类高校挖人再次引发热议不得不令人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国家号召的“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加剧了高校之间的 “人才争夺战”。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东部高校在政府部门出台大额财政支持的政策引导和重金支持的允诺前提下,开始招募“良才”,而地处中西部、收入较低的高校名师便是“开挖”的好对象。
第二,高校“挖人”并非是史无前例,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清华大学法学院组建之初,就曾在全国公开招募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使该校法学学科迅速崛起。招募优秀人才不仅能够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这也是高校“挖人”直接因素。
第三,高校“挖人”之所以能够盛行,在市场行为的作用下,一些中西部高校的老师出于对薪酬待遇、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等考虑,选择到东部高校就职;然而这种情况发生在东部教师中很少,几乎没有东部高校的教师向中心部地区调配。
第四,高校“挖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我国现有得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分配不均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高校之间人才流动体制不完善,导致教师资源的交流之间存在障碍。
针对于出现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来解决:
首先,被“挖人”的教师自身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抵制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将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东部高校要去除功利化行为,争创“双一流”学校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资源,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教学的质量和师德;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净化心灵、涵养情操、学习知识的乐园;
再次,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要规范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行为。在保障教育资源公平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设合理有序的师资人才流动体系。实现教师资源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协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定期加强对于高校的巡查,加强高校公职人员、教师的思想引导,风清气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最后,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引进是必要途径,全国高校争创“双一流”根本在于提高自身教师的素质,调整评价机制,促使国内高校下功夫练内功,自己培养人才,从海内外吸引人才;而不要搞恶性竞争,不要恶意挖人家的墙脚。
教育公平、教育公正方能保证国家人才的培养。切实保证好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才能真正争创“双一流”高校,提升国内教学质量。
【高分点睛】
作答本题需要结合题目中东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人才的背景,通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反映的实质问题。
(编辑:喻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