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申论备考技巧——对策有效性判断题解题技巧详述
2017-11-22 14:11 吉林公务员考试 来源:吉林华图
2018国考申论备考技巧——对策有效性判断题解题技巧详述
2018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大纲已经发布,在大纲中申论科目的考试大纲内容与往年变化不大,其中,对考试是否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再一次成为了申论考试科目中的重点测查能力之一。因此,如何学好对策类的题目,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考生在接下来的复习周期中的重点学习内容。
根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近10年的考试情况分析,对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主要以三种题型的方式出现,分别是:提出对策类题型,启示、经验、教训类题型及对策有效性判断类的题型,除此之外在其他题型中,尤其是应用文写作和文章写作的部分也会涉及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查。纵横理念考情,今年来的变化呈现出提出问题类题型考察数量逐年下降,启示、经验、教训类题型逐年上升。因此,大家在复习对策类题型的时候应该以启示、经验、教训类题型为主。
明确了复习重点之后,老师在本文章中更希望带领大家了解一个我们在国考复习中特别容易忽略的题型——对策有效性判断类题型。这种题型在历年国考中出现次数较少,只有2009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出现过一次,出现次数较少且年份较远。但是同学们不能因为出现次数少就忽略这一题型,因为在近年来的众多地方性考试当中,此类题型频繁出现,容易给考生带来复习备考上的困扰。
一、真题感知
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了“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有限的粮食。今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中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政策”,内容上、表达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0分)要求:1、明确指出存在哪些问题;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从题干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对策有效性判断类题型区别于普通的提出对策类题型,不再是单纯性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问题或原因拟写相关对策,而是在题干中为考试提供完整对策,让考试判断已给对策正确与否,若对策为错误选项,则考试还需对对策进行修改。
二、判断标准
对于同学们而言解答此类题型,不能根据个人好恶主观性判断所给对策的对与错,而是应该根据一定的做题标准,而判断对策对错的标准主要分成两种情况,内容上的判断标准和表达上的判断标准。内容上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1、对策在逻辑上的针对性;2、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角色意识、是否符合政府职能,可操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3、该对策是否具有常识性——即所写对策内容与材料中的内容有无明显相悖。
表达上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1、语法上的错误:分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密切联系、复句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否则无法构成复句、结构层次混乱、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层次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的问题;2、语句上的错误,尤其是关联词语使用的不当和词语搭配的不当。如,“只要…就…”的使用;3、对策的语言应该是议论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或抒情性的。
三、作答步骤
对策有效性判断类题型的判断的作答步骤分成如下4步: 第一步:严审题干,找出题中信息点。第二步:根据对策的解题流程确定对策。第三步:分条参照材料所给信息。第四步:进行修改。
四、例题示范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答案:对策一有针对性,但不可行,并且表述存在错误。要解决当前农民种粮意愿不高的问题,可增加投资,但仅靠投资试图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则不现实。可改为:建议在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用新品种、新设施等方式,提高粮食亩产量,以使粮食产量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生产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答案:对策二既无针对性,也不可行。首先,对策二不是针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其次,科学分配全球粮食也不现实。可改为:尊重市场规律,加强粮食管理及流通,同时要保护耕地并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提高粮食应急能力,以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场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答案:对策三有针对性,但不可行。对策本身非常空洞,不可操作。此外,例证也以偏概全,不符逻辑。可修改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节约意识,让人们自觉节约粮食,厉行节约。同时,解决粮食问题,关键还在于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和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答案:对策四既无针对性,亦不符常识。第一,不是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二,材料中明确提到农产品一直被发达国家作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使用。可改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立足本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同时要充分发挥世界粮农组织的积极作用,向相关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编辑:喻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