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事让习近平连续牵挂三年?
2017-02-28 15:50 吉林公务员考试 来源:新华网
站在时代的潮头,筑造历史性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纪实
天安门广场向南40多公里处,已经封顶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犹如一只金凤凰展翅高飞。
俯瞰京津冀,一幅以密布环绕的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呈多节点、网格状的交通网蓝图正徐徐铺开,犹如一颗巨钻熠熠生辉。
这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京畿重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承载1亿多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里是区域发展难啃的硬骨头: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有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困惑,资源环境超载矛盾严重,老大难问题亟待破题。
迎难而上,探寻突破路径,这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担当;
放眼长远,功成不必在我,这是一份博大的胸襟气魄。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考察工作。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座谈会,在讲话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稳扎稳打全面实施,京津冀这方热土日新月异,正在书写中国区域发展的当代传奇,筑造着引领时代新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着眼全局发展的战略举措——大思路、大布局: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
北京,这座世界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60多年的建都史。
时光步入21世纪,这座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庞大城市群,如何谱写新的发展辉煌?
这是历史的追问,这是时代的课题。
2014年2月25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约1小时25分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介绍北京建城史、建都史和北京城市变化情况的专题片,认真了解北京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发展变化等情况。在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百姓居住环境、空气质量、生活状况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编辑:喻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