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申论议论文论据的使用方法
2017-08-23 10:21 吉林公务员考试 来源:吉林华图
2018年国家公务员公告将于2017年10月中旬发布,考生应提前做好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吉林华图教育【微信号:jilinht】特将2018年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申论议论文论据的使用方法,供考生参考。
公考圈里的朋友周知的事实:行测和申论是两个考试科目。这两个科目决定着你能否能够进入公职考试面试的大门。这两门科目中行测所占分值为100分,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基本常识,判断推理,包含内容广泛,考察内容丰富;申论作为一个单独的科目占据了100分,而这100分中大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得作文者得申论,得申论者得公考” 。然而,在实际考试中,大作文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点,字数不够,论述空洞,缺乏论据的有效支撑,论据使用不合理等是大家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有效的使用论据来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接下来老师教大家一个论据的使用方法:引-析-悟。
什么是引,引即是将论据引用过来支撑我们论点的过程。我们在这里讲的是论据的使用,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什么是论据:顾名思义,论据是论证的依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的经典论述、讲话,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群众和报刊的言论等;事实论据包括:社会中概括的事实,历史事实或历史典故,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数据或者统计数字等。在引用论据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上述论据援引,简单概括,用以说明我们的论点。
论据援引过后就有论证力了吗?答案是不确定的。有些论据引用过来,比较直观,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对于这种,可以简单罗列事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并非如此,我们需要对所引论据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用以说明我们的我们所使用的论据往往会具备多种属性,而可能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属性对我们的分论点有论证力,我们应有效放大相关属性,达到预期目的。
分析完案例在我们论证结构中并不是完全结束的,为了保证文章结构的紧密性,我们悟到了什么内容也要写出来。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从我们的论据中领悟到什么信息呢?回归本真,不难发现,我们论据是为了支撑论点,说明论点。同样,领悟的也必然是我们的初衷,我们的论点,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回扣论点的过程。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范文大家感受一下:
例1:文化遗产,历经岁月变迁而能“言”,正是因为它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提出分论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既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兵马俑、故宫、三孔等物质文化遗产(引),经历千百年岿然不动,但却向世人展示着辉煌的祖国历史和深厚的儒家文化(析)。而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广州粤剧、甘肃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虽然不会固定在历史的某一瞬间,但经过艺人和工匠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流动和传承中向我们传递着由历史到今天的不朽文化(析)。文化遗产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承载着我们共同的记忆,让我们回首来时之路,明晰去向何处,搭建起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悟)。
在这里,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是,引析悟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模板。而是一种逻辑,一种思路,是一种能将案例与观点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论。在运用过程中应可适当灵活取舍,如论据概括可以和分析一起运用,分析和领悟可以结为一体。
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学习,掌握引析悟的方法,大家的申论作文一定会更加充实,论证更加严谨,还希望大家勤加练习,熟练掌握。
(编辑:喻倩)